近日,在2025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第四十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第十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名单揭晓,由我校提名的代斌教授和化学化工学院刘纪昌教授分别荣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和“创新奖”。代斌教授攻克了电石乙炔法氯乙烯生产过程非汞催化剂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核心技术,使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均高于90%。刘纪昌教授在能源化工、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大会还公布了获得2025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优秀机构奖”的机构名单以及获得2025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的60项科技成果,中国化工学会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获得“优秀机构奖”,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于锋教授领衔完成的科技成果“染料废水的绿色处理及其资源化衍生高性能电极材料的构筑”荣获“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化工学会为纪念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先生,于1998年设立的奖项,每年度奖励名额不超过50名,其中“成就奖”不超过5名、“创新奖”不超过15名、“青年奖”不超过30名。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共有543名优秀化工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奖励,目前已成为我国化工领域权威奖项,为培养优秀化工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优秀机构奖——硅能源与化工专委会
该专委会依托我校,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在硅基能源材料、化工过程强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国硅能源与化工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染料废水的绿色处理及其资源化衍生高性能电极材料的构筑”成果
针对印染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一是以染料废水为原料,合成出氮硫共掺杂炭材料并成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二是将染料污泥转化为具有优异氧还原活性的氮硫共掺杂炭材料,为燃料电池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三是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出负载TiO2的氮掺杂炭材料,展现出优异的氧析出活性,为电解水制氢提供了新途径。该成果实现了从“废水处理”到“资源转化”的创新跨越。
此次连获四项殊荣,是业界对石河子大学在化工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将进一步激励学校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文:张海洋 初审:张海洋 复审:刘平 终审:徐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