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9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沈化百特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决赛在沈阳化工大学圆满落幕。共吸引了全国37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39支队伍,近2.6万名师生参赛。经初赛选拔,有371支团队入围决赛。我院一项作品《从“高碳合成氨”到“低碳绿氨”:电厂尾气协同催化制氨新路径》强势晋级,勇夺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于锋、周夏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



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理念,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主题,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让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获得转化及孵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
征程“双碳”,矢志不渝。石大化工学子将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底色,勇立能源革命潮头,勤耕技术创新沃土,为化学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注入澎湃不息的青春力量,驭风逐光,点绿成金!
获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从“高碳合成氨”到“低碳绿氨”:电厂尾气协同催化制氨新路径
团队成员:孙付宁、崔丹、石玉兰、于冬雪、袁梦磊
指导教师:于锋、周夏

项目简介:针对传统合成氨高耗能、高碳排放问题,首次提出了“低温常压NO加氢还原制氨”技术,可实现合成氨能耗降低,减少CO2排放,实现降碳效果。同时,该技术可将燃煤电厂产生的NOx污染物转化为高价值绿氨,实现“变废为宝”,达成减污目标。
该项目实现了低温、常压下NO加氢合成氨,拓宽了NO加氢合成氨的温度窗口,揭示了NO加氢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基于以上技术,设计了“电厂尾气-催化制氨”新工艺,推动合成氨从传统“高碳工艺”向“低碳绿氨工艺”转变,为电 厂尾气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路径,有助于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3060双碳目标”实现。
(图文:孙付宁、齐蓉 初审:齐蓉 复审:于锋 终审:徐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