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学院承办的中国化工学会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指导,汇集了来自全国硅能源与化工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代表参会,共同见证我国硅能源与化工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化工学会第一个依托西部高校成立的专业委员会。
开幕式上,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李剑表示,作为专委会依托单位,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联合链主企业推动硅基新材料研发平台建设,加速“煤、电、硅”资源高效转化,为西部大开发和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动能”。中国化工学会副秘书长胡杰强调,硅基新材料是智能化工业革命的核心基础,专委会的成立将助力我国硅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引领”的跨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在致辞中呼吁,硅化工科技工作者需“顶天立地”,既要攻克量子化学计算等前沿科学问题,也要破解实验室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壁垒,让论文里的公式变为生产线上的参数。兵团科协副主席吕学强指出,专委会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纽带,期待其成为“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科技引擎。
大会审议通过了专委会《工作条例》及《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学院雷志刚教授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陈芬儿院士、刘晨江教授、张金利教授等9人当选副主任委员,杨盛超教授任秘书长。随后,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李剑为中国化工学会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揭牌。中国化工学会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彭树辉宣读了成立中国化工学会硅能源与化工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的决定。现场掌声雷动,标志着专委会正式启航,迈向协同创新新征程。
同期举办的“第一届硅能源与化工发展论坛”汇聚硅能源与化工领域顶尖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周剑教授、天津大学张金利教授分别围绕“有机硅试剂在精准合成中的应用”与“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降碳减污科学基础”作大会报告。9场报告涵盖硅基储能、绿硅工艺、半导体材料等热点研究方向,为行业技术突破提供了新思路。
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硅能源与化工领域迈入协同创新新阶段。未来,专委会将依托石河子大学、兵团硅基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定期举办“硅能源与化工发展论坛”、“一带一路绿色硅能峰会”,推动硅能源与化工学术交流与技术转化,助力我国从硅产业大国向强国迈进。
(撰稿人:何奥希 编审:王秀莲 审核:刘纪昌、兰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