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大气中硝基有机组分的非靶向识别”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0-06   作者:重点实验室  浏览数:706

    2022年9月29日上午10:00,“化工大讲堂”2022年第十七讲以线上形式举办。北京大学邱兴华研究员为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带来题为“大气中硝基有机组分的非靶向识别”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由化学化工学院主办,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新疆兵团化工绿色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化学化工学院徐小琳教授主持,化学化工学院20级、21级环境化工课题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的硕博同学、22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同学以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邱兴华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非靶向识别大气中硝基有机组分的研究背景。大气化学的核心是臭氧生成循环,过程中能生成大量硝基有机副产物,具有重要的环境和健康意义,但是受分析技术限制,目前对于大气中硝基有机组分的认识有限,尤其是在人为源VOCs为主导的城市地区。

接着,邱兴华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针对硝基有机组分的非靶向识别的研究方法。该研究以电子捕获负电离(ECNI)为核心,结合高分辨率/串联质谱技术,实现了对硝基有机组分的超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从而建立非靶向和高通量筛选识别技术,系统识别高污染城市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的硝基有机组分。这将为全面探究这类物质的来源与生成机制、人体暴露评价以及健康危害提供关键的方法基础。

随后,邱兴华研究员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团队对有机硝酸酯、硝基芳烃和多官能团硝基芳烃这三种重要硝基组分的非靶向识别研究结果。介绍了面对暴露组学中复杂的样本基质和大量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地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从而高效推动研究进展。此外,邱兴华研究员还详细讲解了基于分子结构/取代特征揭示硝基组分的生成机制:日间自由基加成反应(有机硝酸酯)和液相NO2·反应(硝基水杨酸)等,发现夜间化学的重要性逐年上升。

最后,邱兴华研究员对硝基有机组分的非靶向识别做了最终总结和展望。大气污染物中硝基化有机物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其识别和鉴定的研究,我们更应该进行人体健康效应研究,开发暴露标志物,关注大气硝基化过程的健康意义,发展和创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日益严重的大气硝基化产物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此次邱兴华研究员的讲座使同学们对大气污染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引起了同学们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兴趣,这对同学们未来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和学术思路具有很高的专业指导作用,为研究硝基有机物的同学们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通讯员:张洁)